师资科

镇江高专师资队伍建设五年规划(2005年~2009年)

发布:人事处师资科    

  

镇江高专师资队伍建设五年规划

(2005年~2009年)

             

我校今后三至五年教育事业发展规模为7000~8000在校生,根据这一发展目标和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规定精神,结合学校当前师资队伍的实际状况,特制定我校今后三至五年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一、师资现状

()基本情况

随着事业发展,特别是江苏省劳动经济学校和江苏省丹阳师范学校先后并入,我校的学科及专业设置已涵盖理、工、文、管、法、艺、教育等多个学科门类,专科类专业已达46个,其中双专科类专业达到20多个,目前,全日制专科生已达6400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604人,其中,教师392人(一线教师267人,双肩挑行政教学人员125人),师生比为116。教师队伍的总体结构:见附件

(二)通过近几年努力,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顺利完成了全日制在校生6400名学生的教学任务。一次性就业率今年达89%。通过省级考试,近三年来专科转本科的人数分别达到82人、75人、84人。教育质量总体上看是比较好的。

2、在专业建设上,旅游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品牌专业,旅游资源、外国文学及机械制图等课程被评为省级二类课程。

3、近年来,教师中涌现了一批优秀骨干教师。我校现有省级教学系统的学科带头人1名,青年骨干教师2名,“省333工程对象”3名,省电大学术带头人资助对象1名,省电大学术带头人4名,省电大青年骨干教师1名,镇江市“169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5名,科技骨干8名,市中青年专家4名,校级学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8名。以上合计37人,占教师总数的9.5%

4、几年来广大教师积极参加了科研活动。我校教师承担了全国及省级科研课题已达25项,市级课题4项,校级立项课题32项。近几年来获得省级优秀成果及优秀论文二、三等奖计14项,获得市级优秀成果及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计48项。我校的学报今年被全国高职高专学报研究会评为一等奖。

(三)师资队伍中目前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1、从专职教师的比例看,固定编制的一线教师为267人,双肩挑行政教学人员为125人,一线教师与双肩挑教师比为2.1:1,使一线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量较大,超工作量较多。

    2、从年龄结构看,我校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263人,占67%,4150103人,516022人。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偏少,这对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新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从职称结构看,正高职务人数偏少。

    4、从学历结构看,整体学历层次不高,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仅占教师总数的6%,另有在读硕士以上学位78人,占20%。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评估指标的达标要求为15%,优秀要求为35%。

5、师资队伍中缺少特别冒尖的教学名师、学科专业带头人,学科梯队建设普遍薄弱,复合型人才较缺,专业适应性不够强。近年新开设的一些专业(尤其是工科),专业教师紧缺,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6、“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比例严重不足,目前仅占专任教师的10%左右。

综上所述,学校师资队伍总体上水平还好,但结构性缺陷明显,与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有一定差距。为了继续推进学校的改革,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必须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

二、指导思想

师资队伍是办学的主要力量,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标志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实力,是把我校建设成优秀高等职业专科学校所面临的一项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根本出发点,以建设优秀高等职业专科学校的目标为主线,以培养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重点,以深化师资管理制度改革为动力,坚持优化结构,强化激励,提高质量,发展内涵的方针,建设一支素质良好、富有活力、具有创新能力、适应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师资队伍。

三、建设目标

    根据学校中长期发展总目标及学校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确定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如下:

    1、总体目标:

    依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指标,围绕三年达标,五年建成优秀高职高专学校的目标,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业务素质好,师德高尚,教风严谨,学术思想活跃,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强,富有活力,在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的有关方面能作出积极贡献,在社会上有较好声誉,在整体素质方面居省内同类学校前列的师资队伍。

2、具体目标:

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使用力度,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使学校师资队伍在知识、能力、学位(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等结构上更趋合理和优化。

1)规模目标:

根据学校发展规划,2007年全日制在校生7000人,2009年全日制在校生8000人的规模,经测算分别需要教师为440500人左右,需补充一线教师70100人左右。教师与非教师比为6:4,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为1:16,固定编制一线教师与双肩挑教学行政人员比为5:1

2)结构目标

——职务结构:教师职务(正高、副高、中级、初级)结构比为:2:48:35:15;教授、副教授比由现在的29%提高到50%,其中正高2%,各类人员数据为:正高810人,副高187240人,讲师136-175人,助教59-75人。

——学历结构: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人数2007年达到35%,2009年达到40%。

——学科结构:加强重点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充实新专业师资,逐年缓解紧缺学科师资短缺的矛盾,努力形成一支专业结构合理,能够适应教学改革和学科专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重点建设3-5个骨干专业,形成专业龙头。每年优化、改造1-3个老专业。

3)层次目标

——培养一支能适应技术应用型、操作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师队伍,相当一部分教师具有复合型知识,具备“双师型”的教师数2007年达到50%左右,2009年达到70%左右。

——骨干教师和学科梯队建设实施“5115工程”,即培养省级学科带头人5人,省级优秀骨干教师10人,校级学科带头人10人,校级骨干教师50人。

4)素质目标:

广大教师要忠诚教育事业,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本学科系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熟练使用外语和计算机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具有集体主义观念与团队意识,善于与人合作共事,具有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和较强的心理相容力、心理承受力、心理调适力。

四、主要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大胆进行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一切从教师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营造人才成长环境,用事业造就人才,用待遇留住人才,用真挚的感情关心人才,用崇高的精神鼓励人才,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

2、加快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以省“青蓝工程”、“333工程”和市“169工程”为导向,根据学科发展需要,每两年遴选一批省市校级优秀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重点培养,实行目标管理和动态管理。对品牌专业及重点学科、重点课程,要明确发展目标,明确学科带头人及其职责和应享受的待遇,明确考核要求。对其中有突出贡献者,进一步创造条件,加大支持力度,发挥他们的作用,并扩大他们的社会知名度。

3、进一步深化教师职务评聘制度的改革,充分利用政策杠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总体专业水平,提高我校师资队伍中研究生学历和硕士以上学位所占的比例,今后对于40岁以下人员聘任副教授需具有硕士学位。鼓励教师在已受聘主岗位专业技术职务后,自主申报或报考其它系列同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以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4、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

根据学科、专业和办学发展需要,加大力度从市内外企事业单位重点引进中青年专家,引进应用技术能力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理论功底的双师型人才,引进紧缺专业、特别是优化学科梯队中的学术带头人。

5、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

建立教师管理模式的多元化和开放化,实行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专职与兼职并存的机制,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积极从本地企事业单位、实训基地聘请一批学有专长,经验丰富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兼职,聘请他们到学校举办讲座、承担教学任务,或承担实习带教、毕业设计指导等任务。聘请兼职专家对学科、专业建设进行实质性指导。兼职教师数量三年达到专任教师的10%-15%,五年达到20%。

6、加强教师培训、进修工作

    教师进修、培养要着眼学科和专业建议,要为目标服务,要有步骤,抓重点,分层次推进教师进修培训工作。为了有利于专业的调整和改造,适当增加管理学科及高新技术应用方面的师资进修、培训比例,鼓励符合规定条件的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的专业进修培训,充分重视对高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师资培养。继续选拔素质好的教师参加全国高职高专培训基地的进修,逐步开通“访问工程师”等培训渠道。在学校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每年保证用于教师的培训费用不低于全校事业费总额的3-5%。

7、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要切实营造学术气氛,加大开展学术交流和学术进修的力度,鼓励教师进行专题进修和课题研究,配套出台相关政策,奖励在教学、科研上取得成绩的教师,同时激励更多的教师加强教学、科研工作,提高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8、深化师资队伍管理体制改革

——大力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科学合理地设定教师各级职务岗位,把教学任务和发展要求分解到相关岗位职责中去,坚持以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通过竞争择优聘任,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充分发挥教师职务聘任为学校建设目标服务的导向作用,形成人才合理流动、能上能下的宽松的、竞争与激励相结合的用人环境。

——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在《镇江高专校内岗位业绩津贴实施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教师工作规程,进一步细化、量化考核内容,完善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努力使考核更具针对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明确要求,增加透明度,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建全教师业务档案,为职务聘任提供确切依据。

9、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和资金投入,进一步推进分配制度的改革。五年内学校投入200万用于引进重点急需人才。要进一步推进校内分配制度改革,在坚持“高素质、高水平、高要求、高待遇”的原则下,进一步拉开差距,重点提高对学校教育教学有突出贡献人员的待遇。 

10、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实行师资队伍建设二级管理制度,目标任务分解到各系部,细化目标,明确责权利,逐年检查,任务落实情况作为考核系部及责任人工作的依据之一。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二○○四年十二月

 

附件:师资队伍总体结构2004年(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