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人才

坚定信心 高移目标 科学规划 扎实推进 构筑人才新高地 促进事业新发展

校党委书记杨国祥在全校人才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转自校园网    

  

    在全校上下乘着获得评估优秀的强劲东风,奋力推进发展、提升办学水平之际,学校召开人才工作会议,这是继2004年师资工作会议后的又一次人才工作专题会议,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的又一举措,也是本学期以来继管理工作会议、科技工作会议后又一次加强内涵建设的会议,是提升办学质量、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近三年来的学校人才工作,分析学校事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对照升本标准,高移人才队伍建设目标,查找差距,明确重点,科学规划,扎实推进,努力构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促进学校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下面,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围绕上述主题讲几点工作意见。
    一、认真总结,客观分析,认清学校人才工作的现状,坚定更好更快发展的信心
    人才是强校之本。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始终十分重视人才工作。近三年来,学校一如既往地坚持人才是事业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将人才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以迎接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积极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强化措施,优化环境,努力打造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有力促进了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
    1.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对构筑人才高地、推进更好更快发展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意义。近三年来,学校从人才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及学校工作的实际和要求出发,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修订完善、制定出台了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文件近20个,从总体规划到具体办法,从人才引进到人才考核、培养、使用,从整体素质提升到优秀人才选拔,从业务建设到待遇保障,各项工作均有章可循、井然有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
    2.坚持协调发展,努力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年来,学校根据专业建设和事业发展需要,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协调发展的原则,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不断充实师资队伍,并逐步提高人才引进的门槛,切实把好学历学位关和综合素质关。强化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坚持实施“导师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考核。实施“十名教授百名硕士工程”,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努力为教师晋升职称做好帮扶工作。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检查、考核、督导,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深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锻炼,选送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外接受专业技能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培训。积极吸纳校外优秀人才资源为学校的特聘教授或兼职教师。这一系列举措,在保证了学校师资队伍适度规模的同时,促进了结构的优化和质量的提升。
    3.重视管理人才,切实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管理队伍是学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事业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三年来,学校多措并举,以提高执行力和管理效率为原则,不断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结合中层干部换届,选拔了一批工作能力强、有事业心、群众基础好的干部充实到中层管理岗位。认真做好科级干部的调整和配备,加强管理一线的骨干力量。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专职辅导员队伍。有计划、有组织地做好各个层面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先后开展了中层干部读书学习活动、中层干部培训班、科级干部培训班、班主任和辅导员培训班、教研室主任培训班、教学秘书培训班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提升管理队伍的素质水平和执行能力。认真梳理、系统设计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学校管理工作,全方位地强化管理,有力地促进了管理队伍建设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4.内培外引并举,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工程。高层次人才是学校办学过程中提升质量、凝练特色、打造品牌、创设优势的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三年来,学校十分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选拔,认真做好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大力推进名师建设工程,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通过专业带头人、教学科研骨干的遴选,“青蓝工程”、“169工程”的滚动培养等,形成了合理高效的教学和科研骨干队伍。目前,学校共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省“333工程”学术带头人4人,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1人,市“169工程”学术带头人及优秀科技骨干15人,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2人,省电大系统学术带头人及骨干教师8人,校“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3人,校“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1个。学校还出台相关制度,启动实施“教学名师工程”、“访问工程师工程”、“高级访问学者工程”等。积极主动为教职工晋升职称提供帮助、做好服务,三年内有5人新晋升正高职称。在注重内部培养的基础上,加大外部引进力度,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提供优厚待遇,面向社会延揽优秀人才。如对应聘来校的紧缺专业的教授和博士,学校分别给予30万元和1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提供3~5万元科研启动经费,并协助解决家庭生活实际困难,如配偶就业、子女上学等。
    5.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优化用人育才环境。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才,既关心员工的事业和成长,又关心员工的生活和健康,明确提出“提高师生员工幸福指数”的治校理念,积极营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人才工作环境。坚持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畅通沟通渠道,使学校的各项决策建立在公平公正公开、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注重师德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关心师生生活,改善员工待遇,坚持学校事业发展和师生幸福指数的协调和谐,提高岗位津贴发放标准,为正高职称人员及系部教学、管理一线的正职领导发放特殊津贴。加大科研投入,加大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对教职员工科研成果进行奖励,三年科研成果奖励金额逾20万元,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鼓励教职工开展科研,促进其成长成才。
    三年来,在全校上下共同努力下,学校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学校事业发展特别是评估优秀的获得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撑,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今后学校事业发展的信心。我们相信,有厚积薄发的良好基础,有全校师生的上下同心、通力合作,学校的人才工作就一定能够再上新台阶,学校事业就一定能够实现新发展。
    二、审时度势,科学规划,高移学校人才工作的目标,明确更好更快发展的任务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初现端倪,人才资源正成为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为此,国家明确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教育部也明确提出“人才强校”的理念。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校以才强。以人为本、加强人才工作、开发人力资源,是各项事业成功和发展的保证。因此,我们务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从国家发展、教育事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升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在获得评估优秀后,学校的事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在新的阶段,我们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必须有新的目标和新的举措。分析国内外高职教育发展的轨迹,不难发现,高职教育向本科及更高层次延伸是必然趋势;分析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可以预见,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显著增长;分析区域内高等教育的结构布局,无庸讳言,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实有必要;分析学校现有的办学基础,客观而论,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确有可行性。因此,在认真分析内外部环境后,学校明确提出了“两提升一实现”的战略目标和“三年夯基础、五年上台阶、八年具规模”的战略步骤,并将“质量”和“升格”确立为今后一段时期学校事业发展的战略主题。这标志着我们站在更高的平台上,谋划和推进学校事业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发展。
    学校要发展,人才是根本。“质量”和“升格”都需要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做支撑。对照教育部本科院校设置标准,我们在人才工作方面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正高职称人数等指标上差距还很大。因此,我们必须对所面临的形势有清醒的认识,牢牢把握学校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努力构筑新的人才高地。在今后一段时期,学校人才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层次为目标,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为基础,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积极营造良好的用人、育人、留人、引人环境,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符合升本要求的人才队伍。
    目标既定,规划先行。为扎实推进“两提升一实现”工程,我们必须科学编制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这项规划是学校进入新阶段、面向新目标对人才工作进行的一次全面部署,因此,一定要站得高,要有做大做强的勇气和决心,要从提高质量和层次、实现高水平发展的立足点出发高移目标;要看得远,要瞄准未来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着眼点出发长远规划;要走得实,要善于比较分析,看清优势,找准差距,结合学校实际,遵循客观规律,在科学发展之路上脚踏实地。
    根据上述总体目标和要求,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有关职能部门和各个系部深入调研、科学分析、仔细推敲、反复酝酿,制定了今后五年人才队伍建设的校系两级规划(草案),提交今天的会议讨论。在进一步征求意见、修改完善之后,将予实施。这套规划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学校人才工作的重要指南。根据这套规划,在今后3~5年,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是:
    ——根据专业建设、学科发展需要,适度扩大师资队伍规模。使教师总数在2011年达到460人,2013年达到480人,其中专任教师总数达到400人,生师比控制在16:1~18:1。
    ——以培养、引进紧缺专业正高职称为重点,优化师资队伍职称结构。至2013年,正高职称人数达到30人,其中教授20人以上,每个重点专业及拟升本专业至少有1名正高职称教师;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比例达到40%。
    ——以培养、引进博士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学历结构。至2013年,使博士及硕士学位人数达到200人,专任教师中博士、硕士学位比例达到40%,其中,青年教师中博士、硕士学位比例达到60%。
    ——加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至2013年,使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所占比例达到70%。
    ——优先充实拟升本专业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的学科和专业结构。
    ——适当引进中年高层次人才,改善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以利于师资队伍的新老交替和以老带新。
    ——大力培养造就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至2013年,使省级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达到30人,校级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达到40人,其中每个专业(或专业群)都有1名专业带头人和2~3名骨干教师,全校建成4~5个在省内同类院校中较有影响的学科梯队。
    ——大力培养教学名师,启动校级教学名师评选工程,至2013年,培养校级教学名师5~10人,并力争在省级教学名师评选中有所突破。
    ——加大科研工作力度,提升人才队伍科研水平。以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应用性研究为重点,营造全员科研氛围,打造科研特色和科研强项,缩小与本科院校建设标准在科研方面的差距,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带有项目的科研团队和科研专门人才,夯实学校升本的科研基础。
    三、整体提升,重点突破,加大学校人才工作的力度,开创更好更快发展的局面
    目标明确后,落实是关键。为实现学校事业发展的新目标,学校人才工作必须争创一流,率先达标,即要建立一流的人才工作机制,营造一流的人才工作环境,以一流的管理和服务,创一流的业绩和效率,打造结构一流、素质一流、协作精神一流、创新意识一流的一流人才队伍,在人才队伍指标方面率先达到本科院校建设标准。为此,我们必须根据学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工作措施,细化任务,明确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确保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1.分步分层细化,进一步明确人才工作目标、责任。为使学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落到实处,必须认真做好规划的细化和分解工作,将规划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到各个时段、各个环节,分解到各个系部、部门直至个人。各系部和部门要根据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制定本系部、本部门的实施计划,明确目标责任,列出序时进度,落实具体措施,扎实有效地推进规划目标的实现。要进一步强化“人人都可成才、人人都是人才”的观念,每个教职员工都要对照学校人才队伍的建设规划,找准自己的位置,定好自己的目标,做好自己的生涯规划,主动将个人目标融入学校目标。各系部、部门的人才工作目标及个人的成才目标,要作为考核系部、部门工作和个人业绩的重要依据,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目标、有责任,有检查、有考核,从而实实在在地将规划落实到行动、使规划转化为现实。
    2.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要建立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必须建立充满活力的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把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成长、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发挥作用、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的协调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的全面创新。第一,要根据“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用、科学考核”的原则,逐步推进用人制度改革。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科学定岗定编,强化岗位,淡化身份,逐步试行教师聘任制和全员岗位聘用制。第二,要进一步强化岗位责任制。在坚持用人基本条件的前提下,对教学科研人员重点强化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学术水平和学术贡献的要求,对管理人员重点强化管理实绩和工作效率的要求,对工勤人员重点强化岗位规范和服务满意度的要求,进一步明确、细化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和绩效目标。第三,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绩效目标为核心,建立健全各类人才的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第四,要建立灵活高效的激励机制。在加强业绩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岗位津贴制度,加大对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人才的薪酬激励力度。逐步探索试行档案薪酬与实际薪酬分离制度、职称评审与职务聘任分离制度,即:档案薪酬按国家规定的政策正常调升,但只作为计算退休工资和缴纳社会保障费用等的参考依据,实际薪酬按岗位和业绩确定,定岗定薪、易岗易薪;经职称评定机构评审所获得的任职资格,只能作为职务聘任的一项必备条件,实际职务由学校根据岗位需要和实际能力聘任。第五,根据“责权利相结合、办事权用人权相统一”的原则,扩大基层单位的自主权,并逐步向校系二级管理模式过渡,进一步激发系部在人才工作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加强培养培训,进一步提升现有人才队伍整体水平。要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实行分类别培训、有计划培养,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促进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从而优化现有人才队伍的结构,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优化师资队伍职称结构为宗旨,加大对正高职称特别是正教授的培养力度。二是以重点专业建设和拟升本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专业(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选派重点培养对象出国出境培训、赴国内外名校做高级访问学者等。三是以提高学历层次为重点,建立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机制,选派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四是以培养“双师”素质教师为目标,选送一线专业教师赴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参与企业科技研发和产品创新,提升实践能力。五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进一步落实“导师制”和教学督导制度,提升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今后,教师在晋升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时,学校将强化和提高在教学能力和科研成果方面的要求,其目的就是要促进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六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执行力为核心,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党政管理、后勤保障队伍建设,重视干部队伍特别是中层干部的培养培训,注重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进一步提升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4.完善人才政策,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并举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方针。在提升现有人才队伍素质和水平的基础上,我们要从学校升本的目标和要求出发,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使人才引进与学校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相适应,与师资队伍的结构优化相协调。为此,我们要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开辟引进优秀人才的绿色通道,加大高层次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要打破身份、部门行业和地域限制,面向国内外、省内外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特别是紧缺专业的教授、博士。切实解决高层次人才短缺的实际困难,增强学校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校建功立业。要建立灵活多样的人才引进机制,坚持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以特聘教授、兼职教授等多种形式,引进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同时要正确处理好引进人才和现有人才的关系,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盘活用好现有人才资源,切实避免现有人才的闲置、流失或浪费。
    5.用好领军人才,进一步推进创新团队建设。要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优势,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领军作用,增强人才队伍的“自身造血”功能。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建立起联合攻关的创新团队,发挥团队效应,一方面多争科研项目、多出学术成果,另一方面,通过创新团队建设促进人才梯队建设和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学校要给高层次人才下任务、压担子。要出台相关政策,规定每一位正高职称人员和学术带头人必须带领3~4名中青年教师,组建创新团队。学校就此项工作为高层次人才设立专项津贴,为创新团队匹配专项研究经费,并规定研究任务,定期检查考核。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传帮带”作用,推进创新团队的建设和人才梯队的形成,促进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6.优化人才环境,进一步凝聚、激励、造就人才。对人才而言,事业是内动力,环境是吸引力,服务是凝聚力。要把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作为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真正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政策保障人才。一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合理使用人才,根据人才不同特点,善于用人所长,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会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营造合理用人、事业留人的工作环境。二是要进一步坚持依法治校,倡导民主管理,树立“教授治校”理念,吸纳更多的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参政议政,营造公平公正公开、政策留人的制度环境。三是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褒奖优秀人才,加强对优秀人才成长经历和典型事迹的宣传,弘扬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价值观,营造积极向上、精神留人的文化环境。四是加大科研投入,努力改善科研条件,加大科研支撑力度和奖励力度,积极举办学术研讨,开展学术交流。自2009年起,学校年度科研经费要争取突破100万元,学校还将增设专项“出版基金”,用于资助教职工出版专著、教材。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项措施,鼓励教职工多搞科研、多出成果,特别要鼓励教职工多争取高级别科研立项、高层次科研奖励和高水平科研成果,营造鼓励人才脱颖而出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学术环境。五是关心教职工生活,切实为教职工解决实际生活困难,提高教职工的生活待遇,并且重点向高层次人才、一线人才倾斜。改善工作条件,实行人性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才身心健康需要,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提高教职员工幸福指数,营造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生活环境。
    同志们,学校事业正处在继往开来、瞄准新目标、推动新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是我们实现更高目标、推动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证。这次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对人才队伍建设新目标的一次战略部署,是对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的一次战前动员。通过这次会议,我们要进一步认清现状,坚定信心,明确目标,找准差距,理清思路,落实措施,一着不让地将人才工作抓好抓实,千方百计延揽人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多措并举培养人才,各展其长使用人才,努力建立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促进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层次的新提升。